5月16日,上海公布了三阶段解封方案。第一阶段从现在起至5月21日,第二阶段5月22日至5月31日,第三阶段是6月1日至6月中下旬。目标是第三阶段全面恢复正常。
这也是未来上海逐步解封的三步走时间表。而就在5月16日公布三阶段解封方案的当天,虹桥枢纽站出现了大量离沪人员排起长度的现象。#继老外逃离上海后,国人又上演了一出大逃亡。
现在,凡是想去海外的,都在浦东机场等候;凡是要去外地的,都在虹桥机场和虹桥火车站等候。
以前,上海是全国各地人们争相前来淘金的宝地。如今,上海成为了大家争先恐后逃离的灾区。
仅仅是因为一场疫情吗?
答案显然不是,国内最先爆发疫情的城市是武汉,但武汉并没有发生人口大逃亡的景象。同样成为疫情重灾区的还西安,而西安也没出现类似情况。
疫情之后,人们的选择是对防疫满意度最好的打分。疫情这两年来,上海是唯一一座评分如此之低的城市。不管有什么借口和理由,大家用脚投票是不争的事实。
如今,能够逃离上海的只是少数。因为按照现在的上海防疫规则,想要离沪是需要开具不少证明的。并不是想走就能走,还得符合条件的才能走。在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,有理由相信,上海还有不少想要走又走不出去的潜在人群。等到完全放开后,上海可能还会出现一波人口外流潮。
这就牵涉到两个重要的问题。第一,离开的人还会不会回来?第二,以后的上海会变成什么样?
先谈第一个问题,那些离开的人还会不会回来,或者说有多少人会回来?
在这批离沪的人群中,有些是受不了疫情封控状态而逃往其他地区避难的,但有些则是彻底失望选择去其他地区打拼的。
那些寻求暂时避难的人群中,相信有不少在解封恢复正常后还会回来。但是,肯定也有不少人离开后就不回来了。因为,他们将在其他地区寻找到新的人生目标。毕竟,此“疫”过后,上海元气大伤,别说国际都市了,可能连一线城市这个头衔都配不上了。那些原本以为上海遍地是黄金,想来捞钱的人,通过这场疫情看清上海后,想必会改变原有的想法。
上海原先作为一座海纳百川的大都市,接纳了许多外来人口。这些人的家和户籍都不是上海。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打拼在上海站稳脚跟。但他们没想到,想要拿到一本上海户口,需要有7年的居住证,需要连续缴纳7年的社保,需要不中断的纳税。最后,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审批流程。有人把外地人获得上海户口的艰辛历程比作唐三藏西天取经。而要失去入户资格,只需要一纸禁足令。疫情非他们所愿,也非他们所能掌控。只能说,时不与我,生不逢时、
离开上海的人群中,大多数都是此类艰苦打拼的群体。在上海遭遇挫折后,就怕他们奋斗的积极性受挫。但愿他们不会加入躺平大军。
而除了这批人外,不少精英也会选择离开、面对这场疫情,上海表现出的似乎是一种摆烂心态。明明不该发生的问题发生了,明明有作业可抄得不抄,明明可以解决的问题却始终不解决。精英们生活在上海是因为相信上海的文明程度,而上海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已经让人失去了这份信心。“移民”可能是上海精英解封后第一件要干的事。
总而言之,这批选择离开上海的群体中,不少人不会再回上海。那么,失去这批人的上海,将来又会是什么样的呢?
上海的繁荣绝对不是靠上海人自己打造的,往大了说,全国都在支持上海发展;往小了说,精英是上海的指明灯、中产是上海的引擎、而那些外来追梦人是上海的基石。
疫情结束后,上海将失去不少精英和追梦人,剩下的中产并非不想走,而是没能力走。失去这些人后,上海恐怕会失去不少企业和烟火气。
可能有人会说,上海人太多,分流一点也好。但实际上,上海如果还想进一步发展,就不能把人往外赶,反而需要吸纳更多的人。
上海的常住人口是2500万,实际管理人口远超这个数字。上海的行政面积是6300多平方公里,按照3000万实际管理人口算的话,人口密度大约是4700人/平方公里,按照4000万实际管理人口的算的话,人口密度大约是6300人/平方公里。这个数字在国内看上去很拥挤,但相比国际上伦敦、巴黎、首尔、东京那些人口密度过万的城市,上海其实一点都不拥挤。
而无论是东西方经济学家都有一共最基本的共识——有人的地方才有市场。
人口是经济的前提,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一条上凸的曲线。在充分就业环境下,人口与经济成正比关系,只有当失业率超出正常范围时,人口才会转为经济负担。
2021年,上海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只有3.5%,而全国是5%的水平。很明显,上海的失业率明显低于全国。说明上海的人口与经济还是处于一个良性的正相关系中。所以才说,上海现在其实还是缺人的。随着人口流失,上海的经济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。
十里洋场大上海,曾经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。那些选择离开的人,没有一个不是怀着遗憾。上海这么好的一手牌,怎么就打成了这样?
本文由球事一哥潇湘驭文原创,转载需授权并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angyuwen.com/teach/2710.html